学者、决策层争论的两型模式,在实践上已有落点。50亿的商机催化了一条产业链,在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9家企业各司其职。一个部门产出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部门的输入,一个简单的模式,上升到新经济增长极的高度,就有了宏观意义。
两型产业不会一夜建成。从湖南制造走向湖南再制造,企业的探索成为政府规划的注解。2015年建立起“两型社会”的产业支撑体系,政府的目标已经确立,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关键。
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起家的“破烂王”,最终能将业务滚雪球至一单创收20万,还要加一个后缀注解:像他这样通过废弃陈旧物资赚钱的人,在湖南并不在少数。
几种不锈钢废品一溜儿排开,“破烂王”张立有拿出像眼药水瓶一样的小瓶子,轻轻挤出几滴药水,药水下的不锈钢随即变幻出不同的颜色,张立有低头仔细看了看,很快做出判断:“这里含的是金属铬,5万至6万一吨;这个含钼铁,30万一吨;这个含锰铁,1万元一吨。”
张立有曾是浏阳市洞阳镇的一名普通农民,现在他是长沙市行业规模较大的废旧不锈钢回收者之一。上世纪80年代,张立有凭一根扁担、两只箩筐,穿街走巷,做起了收破烂的买卖。随着财富的积累,他渐渐拥有了自己的仓库、磨砂机、切割机、压机等等,把堆成小山般的废品一件件在磨砂机上辨识,最后甚至能从磨砂机上光弧的长短、火花的多少与色泽的明暗,辨别出其中的元素与含量,再将其切割、压缩,成为再生资源。
从2008年起,湖南省开始对从事废弃陈旧物资回收的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之后,由劳动部门颁发“废弃陈旧物资回收挑选工”证书。张立有就是湖南首批参加培训的人员之一。2009年,他作为不锈钢鉴赏的“专家”,被推荐参加了全国再生资源职业技能大赛。
在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蓝田再生资源产业园项目落脚于园区北端,即将于11月竣工。正式投产后,这里每年可“消化”35万吨可再生的物资,意味着今后长沙一半以上的生活性可再生资源,将在此得到“新生”。
在已建成的4号厂房内,打捆成堆的PET废弃塑料瓶垒得像山一样,一条回收生产线正在旁边安装调试。在这里,PET瓶不再是令人嫌弃的埋在地下30年都降解不了的“白色污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名字——“城市矿山”。经过清洗、破碎、再加工,它们将变身为化纤厂的原料“瓶片”,再经过高温催化等一系列深加工,液化喷丝成为化纤,就能成为人类身上穿的T恤,铺在地板上的漂亮的毛毯……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里,12个弃废的PET瓶就能变成一件可爱的T恤。
平常人眼中的废弃物,通过“回收—分拣—交易—加工—销售”的循环过程,华丽地重生成为市场热销的产品,这个由“废”变“宝”的过程,在湖南蓝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周儆看来,就是“两型”建设的商机。
周儆还有着另一重身份——长沙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秘书长。他认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两型”实验区的建设,湖南的再生资源行业将迎来一个难得的机遇。“以长沙为例,现在有超过700万的常住人口,每年产生的废弃陈旧物资约有250万吨,总价值约50多亿元。”
PET瓶 用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的塑料材质做成的塑料瓶称为PET瓶。由于具备重量轻,透明度高,保存性佳,强耐热、耐压、耐冲击等特点,PET瓶成为今日饮用包装主力。同时也取代铝罐,铁罐,玻璃瓶等,成为最具成长潜力的包装材料。
2006年和2009年,国家商务部先后启动了两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共确定了55个试点城市和11个区域性回收基地,探索建立“社区回收网点—分拣加工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发展模式。按“十二五”规划纲要,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要“初步建立拥有现代回收方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回收网络、良好的分拣与处理、规范化管理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全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70%以上”。
作为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的核心城市,2009年,长沙成为了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第二批试点城市,一系列行业资源的整合由此展开:从农民回收工的培训,到900多个品牌回收站点的建立,再到分拣加工中心、跨区域集散市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相关加工公司的产业化,9家各具特长的企业在行业协会这位“红娘”的穿针引线之下,抱团合作,形成了一整条固体废弃物回收的产业链条。
周儆所管理的湖南蓝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长沙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中,正是链条的最前端,包括:建设城市社区的回收网点,配备网点三轮车及箱式货车等。其他8家企业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如:湖南仁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对城市的废塑料(垃圾)进行分拣加工;湖南省废旧物资交易大市场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完善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对废旧电池进行分拣加工……9家企业各司其职,互为补充。
在周儆看来,理想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不仅需要重建社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系统、建设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交易中心,回收利用体系的末端环节,还要建立集“集散、交易、加工”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来自长沙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长沙每年产生生活性废弃陈旧物资60万吨。目前,长沙街头有960余个正规的再生资源回收点,但是由于产业链条的缺失,各个站点回收来的废旧纸张、塑料、金属等物品绝大部分被运送到浙江、广东、湖北等地来加工和再利用。
在长沙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陈大祥看来,即将投产的蓝田再生资源产业园,即将填补上这条产业链上的“空白”,实现废旧纸张、塑料的本土回收再利用,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同时,还能为地方经济做贡献: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过10亿元,年利税过亿元。
在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蓝田再生资源产业园仅一墙之隔的,是格力旗下的湖南绿色再生资源产业基地。7月19日,湖南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迎来了两位湘潭客人,他们是湘潭当地最大的固废回收企业的负责人,希望能与格力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共同开展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加工。
以蓝田和格力两大产业园为基点,目前,宁乡经开区正计划向北延伸2平方公里,建设循环经济园的“园中园”。宁乡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陈海波说,到2015年,园区的循环经济产值要力争突破50亿元。
宁乡经开区在“两型”尝试上所做的探索,只是全省78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园区的一个缩影。
工业园区无疑是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引擎,而未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应的产业园必须拥有与“两型”建设相匹配的产业标准,“产业聚集、布局集中、土地集约、绿色环保”是绕不开的硬指标。
在宁乡经济开发区,跨度巨大的室内空间没有屋梁,机械调运货物可以从一层输送达顶层,高层厂房地面强度足以承重。建筑师介绍说,与普通钢筋水泥或者钢结构厂房只能盖一层或者2、3层不同,这种使用先进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和网格楼盖技术建造的特殊厂房能盖6层。如果推广,“地荒”问题将不难解决。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在管理层面动足脑筋,大搞“反规划”:将规划范围内半数以上土地先行确定为“禁建区”,将一成多的土地划为“限建区”,主要发挥生态功能;剩余三成多的土地,才是“建设区”。这一规划先提交国家环保部审核,获得了国家第一个“两型”规划认证后再开始建设,从起点就绷紧了节地和ECO保护这条“红线”。
在国家级株洲高新区,不再为了“面子”修大路,而是将园区道路宽度从目前的20至30米限定为18米左右。为避免企业“以绿化为名圈地”,株洲高新区还规定园区绿地率由22%降至19%,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则在现有基础上调高近4成。
在望城经济开发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依靠长沙电厂的热能进行集中供热、将中水回收再利用等各种绿色示范技术,从园区的顶层设计就开始布局。这是一个“先有厂、后建园”的工业基地,以热网工程为中枢,接纳能利用长沙电厂热能的企业。相关企业进驻后,不需要燃煤锅炉,大量减少二氧化硫等废气的排放量,大量节约煤炭等能源。如亚洲地区最大的氧化铁制造商之一的“三环颜料”在循环工业园投产后,每年减少煤耗36000吨,减排废气约6000万立方米,同时每年为提供热能的长沙电厂创收5000万。
在充分利用电厂热能的同时,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还以新型材料产业为配套,接纳能利用长沙电厂“粉煤灰”与“脱硫石膏”的企业。这一些企业入园后,电厂粉煤灰等就在园区变废为宝,变成新型材料输出,不仅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减少了运送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和物流损耗。如:中国住宅产业化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巨星集团入驻基地,每年可消耗电厂“粉煤灰”与“脱硫石膏”60万吨,生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环保型墙体材料,产品畅销国内外。
未来,通过电厂铁路与铜官码头进行对接,基地还将形成“大进大出”式仓储物流区,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来自统计部门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湖南省共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园区78个,以约占全省3‰的土地,吸纳了全省1/3左右的外资,创造了全省约1/2的外贸出口额、1/3的工业增加值、1/12的城镇就业岗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可回收的再生资源约1亿吨,价值2000多亿元,其中废钢铁4000多万吨、废纸300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500多万吨、废塑料600万吨、废轮胎5000多万条、其他废弃陈旧物资1000多万吨。但是,除废钢铁的回收率较高外,其他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都相当低。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准长沙(宁乡、浏阳)和江苏张家港开展“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规划,这也标志着宁乡经开区从“再生资源”向更高层次的“再制造”迈进。
如今,宁乡经开区已拥有18家再制造企业,并初步形成了五大再制造产业集群,包括:工程机械再制造、家电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机床再制造以及药械再制造。2011年,宁乡经开区再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近8亿元。
据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一份资料显示,随着“两型”产业的加速发展,湖南省的产业体系“两型化”特征开始显现:工业发展质量、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在中部地区位居第一,使湖南工业从“傻、大、黑、粗”,向“高、精、尖、特”转变;另一方面,资源节约、清洁生产、低碳发展逐步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一些重点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方面的投入加大:2011年,全省大中型工业公司研发经费支出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1%,湘钢、株冶、泰格林纸等企业列入国家首批“两型”企业创建试点范围。
根据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编制的《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产业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到2015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5%,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提高到8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下降20%。到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工业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为先导、优势特色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建立起有利于建设“两型社会”的产业支撑体系,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
再生资源回收也好,再制造也罢,其中构建信息平台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建立信息平台,提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和信息发布及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回收的再生资源进、销、存网络化管理。
而最为关键的,还是解决行业人才短缺,以及公民环保意识普及的问题。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仍限于传统的几大类,许多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尚未实现资源化,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也无可回避。如:废纸的加工,由于没有统一的分类和再生品质衡量准则,再生纸的质量没办法保证。现有的废钢铁分类标准和有色金属分类标准也因管理问题和技术工艺问题无法实施,不能与国际接轨。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加之行业经营与“破烂”相关,行业内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
据统计,我国每年可回收的再生资源约1亿吨,价值2000多亿元,其中废钢铁4000多万吨、废纸300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500多万吨、废塑料600万吨、废轮胎5000多万条、其他废弃陈旧物资1000多万吨。